一、流动站简介
厦门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始于40年代成立的无线电物理学专业,经过五十年代全国院系调整,厦门大学工科并入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从80年代开始逐步恢复工科。1994年成立通信工程专业,从此迎来了本学科的高速成长,成为福建省重点一级学科。 2012年获批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发挥厦门大学通信、电子与海洋等相关学科的综合优势, 直面国家对海洋信息和国防海洋安全的重大需求,利用面临台湾海峡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整合厦门大学在水声通信、无线通信、光通信、卫星通信、海洋信息技术方面的技术优势和特点,形成开发海洋、建设海洋、服务海洋的学科特色。
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依托“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智慧城市感知与计算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海西工研院通信工程技术中心”和“福建省海西卫星导航定位协同创新中心”等重点科研平台,能够给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和良好的实验工作环境。厦门大学博士后科研奖励基金,以追加科研经费的方式奖励中期考核优秀的在站博士后。
学校承担在站期间两年的工资、医疗保险和住房待遇,住房实行房租补贴和公寓租住相结合的办法。学校资助招收的博士后在站期间可申请租住一套博士后公寓,符合学校资助招收条件,未申请租住博士后公寓的可享受学校规定标准的住房补贴。博士后在站期间,其子女可在我校幼儿园及附属小学入托入学,按我校教职工子女同等待遇办理。我们热忱欢迎国内外相关学科的优秀博士后申请进站。
二、招生方向
1.水声通信
(1)水声多媒体信息传输技术研究,包括高速近程水声通信体制、中远程水声通信体制研究,抗多途、抗衰落等新技术的研究,新型信源编码、信道编码技术研究,MIMO技术研究等;(2)水声通信信号处理技术研究,包括:水声信道传输特性研究,水声信道自适应均衡、多普勒频移及补偿等信道匹配方法,强噪声环境下微弱信号提取方法研究;(3)水声网络技术研究,包括:适合水声网络特点的网络拓扑结构、体制及网络自组织技术,水声通信网多址技术等;(4)水声通信系统与无线网络系统互联互通技术;(5)浅海水声环境试验场技术研究;(6)水声定位技术研究,包括:水下AUV、UUV的水声通信与定位系统方法,主动与被动定位方法研究,一体化协作定位技术研究;
2.宽带无线通信
本研究方向以建立基于近海海洋水下、舰船、空中一体的立体通信网络研发平台为目标,以现代信息论、低成本低功耗无线传输系统与网络等技术领域为研究对象,并在高效信道编译码和无线宽带调制技术、自组织网络及车联网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下一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无线网络网规网优等领域为平台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完成从算法设计及优化到基于FPGA的硬件实现的设计流程,形成如下特点:熟练掌握基于图模型的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方法、面向各种无线网络的跨层设计优化方法及数字预失真等关键技术的设计与优化方法,在物理层设计与实现、链路层和网络层协议、网络规划与优化、高效信号转接等技术领域形成鲜明的特色。研究宽带网的接入、交换、资源源管理等组网技术及网络监控、信息搜索、入侵监测等安全技术,并开发相应的软硬件及其集成系统。
3.卫星导航信号处理
本研究方向面向我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规划需求,围绕多模导航接收机芯片设计技术、卫星导航弱信号接收技术和高灵敏度高动态接收机算法等关键技术,大力开展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该方向主要内容有: (1)发展微弱信号检测理论,研究多径、大气衰减和干扰等因素对卫星导航信号检测和定位精度的影响;(2)发展扩展卡尔曼滤波、不敏卡尔曼滤波和粒子滤波等非线性滤波理论与方法,实现高动态条件下的鲁棒定位和导航;(3)研究快速高精度的弱卫星导航信号载波跟踪方法,为高灵敏度高动态接收机和芯片设计提供支撑。
4.成像及信息处理
本研究方向是集信息获取、处理、加工和传输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现代科学技术,具有基础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双重特点。基础性主要体现在该方向主要研究成像、通信、计算机、电子等涉及信号与数据处理相关领域的基础的、共性的问题;应用的广泛性主要体现在该方向的研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医学成像、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遥感数据处理、通信信号处理、生物医学、生物信息和经济数据处理等领域。该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信号与数据的稀疏性建模及应用,包括图像/视频信号、语音信号、遥感数据、生物医学数据、生物信息数据、经济数据等稀疏性建模及其相关应用研究;(2)压缩感知理论及应用研究,包括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医学成像、目标跟踪与识别、稀疏信道估计、高时空分辨率成像、图像与视频视觉质量提升等;(3)遥感图像数据分析与处理,包括遥感数据融合、高光谱图像解混等。
5.光通信与光纤传感
本方向主要在光纤理论与技术的基础上,研究面向光纤通信与光纤传感系统应用的新型光纤、关键器件与子系统。本研究方向的特点是将光纤设计、器件制作、分析测量、信号处理和系统集成、以及具体应用技术相结合,除了重视对光纤和光波导及应用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也针对光通信新技术,以及工业、国防和社会发展领域对光纤传感技术的新需求、新应用,研究和制作性能优良、独具特色的先进光通信与光纤传感器件与系统,提高光通信与光纤传感技术的水平。开展光纤通信用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如激光器、发光二级管和探测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开发与其有关的新原理、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技术。
6.海洋信息技术
海洋信息技术方向是信息和海洋的交叉学科方向,本研究方向充分利用厦门大学在海洋学科的综合优势,聚焦以对地观测系统为主实现海洋立体监测与信息集成的应用技术,围绕重要海洋动力、生态与环境参数等的海洋卫星遥感反演及应用,海洋声信道、声探测、海洋生物声信息处理、海洋动态环境要素提取,以及与海洋灾害、海难救助密切相关的海洋环境数值预测预警及辅助决策等方面展开高水平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基础研究着重利用多平台、多传感器集成的监测技术获取的海洋生态环境动态信息,借助信息处理技术,深入分析海洋环境变动及其生态响应和反馈,以期为参与国际合作,应对全球变化等提供科学支撑。应用研究则以形成对海洋灾害、重要海洋现象/过程的集成监测能力和对主要海洋灾害的预测预警与辅助决策能力为核心目标,为国家和地方在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综合管理、国家安全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
三、招生选拔
(一) 博士后招收类型
1. 学校资助招收的对象是全日制在校、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开展或与导师合作开展研究工作的博士后。
2. 培养单位(导师)自筹招收的对象是在职人员,能够脱产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开展或与导师合作开展研究工作的博士后。
3. 企业博士后是具有博士后工作站资格的企业和我校合作招收,在导师指导下或与导师合作在企业开展企业指定的课题研究的博士后。
(二)申请博士后应具备的条件
1. 凡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或符合博士学位授予条件,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40周岁以下,并且符合各流动站博士后招收类型要求的人员均可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 学校资助招收人选的具体条件是:(a)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原则上,申请人须在“211工程”院校接受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或在“211工程”院校接受硕士研究生教育,“985工程”高校接受博士研究生教育。(b)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研究的潜力。原则上,申请人在攻读博士期间(或近3年)已经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合作在我校规定的一类核心学术刊物(下同)或国外主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篇以上,或在我校规定的二类核心学术刊物(下同)和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表论文4篇以上;并曾经参加导师主持的省部级或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c)具有良好的外语水平,能够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已经通过研究生级别的外语考试且成绩达到优良水平,或能够用外语撰写学术论文并已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或曾经在国外大学学习或研修期满一学年。
3. 培养单位(导师)自筹招收人选的具体条件是:(a)必须是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的专业教师或专任研究人员,并具有中级以上专业职称。(b)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原则上,申请人须在“211工程”院校接受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c)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一定的创新研究能力。原则上,申请人在攻读博士期间(或近3年)已经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合作在二类核心刊物和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表论文3篇以上;并曾经参加导师主持的省部级或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d)具有良好的外语水平。已经通过研究生级别的外语考试,或曾经在国外大学学习或研修且期满一学期,或曾经以外文在国际学术会议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4.企业博士后招收人选的具体条件是:(a)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原则上,申请人须在“211工程”院校接受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b)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一定的创新研究能力。原则上,申请人在攻读博士期间(或近3年)已经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合作在二类核心刊物和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表论文3篇以上;并曾经参加导师主持的横向或纵向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c)具有良好的外语水平,即已经通过研究生级别的外语考试,或曾经在国外大学学习或研修且期满一学期,或曾经以外文在国际学术会议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三)博士后招收申请
学校和学院每年进行四次博士后的招收和审核工作,即每年1、4、7和10月。具体招生计划见:http://postdoctor.xmu.edu.cn/
(四)招收外籍博士后的条件和审查程序与国内博士后相同。
四、福利待遇及政策支持
1.薪酬不低于16万元/年(税前);
2.提供博士后公寓或租房补贴;
3.博士后子女按学校教职工子女同等待遇办理入园、入学;
4.博士后在站期间,可给予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头衔;
5.学校选聘优秀博士后留校任教。
五、申请方式
1.请应聘者将应聘材料发送至合作导师邮箱,邮件主题请注明“姓名+应聘的流动站+博士后”。应聘材料分三个附件上传:
附件1:厦门大学博士后进站审核表
附件2:可证明符合条件的相关材料扫描件(PDF格式,含学历学位证书,论著、课题、专利等科研成果,获奖证明等)。
附件3:二封专家的推荐信
2. 与合作导师达成初步招收意向后,根据“厦门大学博士后进站流程”要求,将有关材料提交相关流动站工作人员。“厦门大学博士后进站流程”详见厦门大学人事处网站-博士后:(http://postdoctor.xmu.edu.cn/)
六、流动站联系人
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负责人:程恩
电话:0592-2580081
Email: chengen@xmu.edu.cn
联系人:刘松月
电话:0592-2580113
Email: lsy@xmu.edu.cn
通信地址: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通信系
邮编:361005
厦门大学博士后相关链接:
1.厦门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暂行办法:http://information.xmu.edu.cn/portal/node/6158
2.厦门大学人事处网站:http://rsc.xmu.edu.cn/
3.厦门大学博士后网站:http://postdoctor.xmu.edu.cn/